陶瓷大板/岩板的出现,一度被称之为“跨界神器”。
岩板可替代各类家居装饰面板的材料属性,为上墙铺地以外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,为撬开万亿级家居大市场,燃起希望。
像是一道光,照亮了困顿于瓷砖领域过久的建陶企业,一时间,令行业皆疯狂。
只不过,疯狂之后,往往是现实的一地鸡毛。
一端是生产线和产能的爆发式增长,另一端是渠道铺排的数度铩羽而归。
及至今年7月下旬,业内频频传出的“岩板爆仓”事件之后,是岩板生产线的大幅度降产乃至相继停产。
理性呼吁和反思的声音,开始在业内逐渐响起。
过剩的产能和未能同步的渠道及市场,成了阻碍行业靠岩板奔赴广阔市场的关卡。
究竟如何打通渠道,已经刻不容缓。
自建加工厂、构建终端中心仓(加工、仓储一体)、自创家居品牌、广泛寻求家居品牌合作......
两年的时间,许多企业前仆后继的努力探索,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尝试和反馈。
这是经验的迅速累积期。
轮番操作下,我们大致看到如下几个岩板发展解决方案:
其一,前卫派:将岩板作为新物种,直接“翻墙跨界”。
他们带着“丰盛”的岩板全新家居饰面板、台面材料,向泛家居领域的万亿级市场发起冲击。
试图以岩板新饰面板材料的物理性能及花色纹理优势,抢占家居领域的份额。包括,替代桌面、柜面、厨卫台面等等。
这类操作,又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:一类是将岩板作为面饰板材料,供货给家居品牌企业;另一类是直接将岩板生产成桌子、柜子等售卖终端。
一轮操作下来,各种未曾预料到的跨界不适配情况纷纷浮出水面。
包括,产能匹配问题、服务理念问题、既有经销商资源问题等等,可谓频频遭遇尴尬局面。
“隔行如隔山”,老祖宗的话是真理。
“跨界”,不仅仅是从零开始,而且是需要抛弃固有观念的从零开始。
换句话说:你的过去,极有可能除了资金,其它的基础和经验,可能都是负累。
这个跨界,谈何容易?
其二,稳健派:岩板作为“升级王卡”,承托升级建装效能。
这部分企业,以更优越综合性能的“岩板”,替代传统建装领域的瓷砖、背景墙、外立面、乃至快装的——“护墙板”。
基于物理性能、装饰效果、尺寸厚度乃至适配墙体“快装”系统的综合优势,岩板产品在建筑装饰领域,理论上“无所不能”。
上墙下地,外立幕墙,皆可驾驭。
这其中,尤其值得提及:以这种思路运作岩板,不少企业获取较好的市场反馈。
一个直接原因:传统瓷砖运作模式体系下,做一定的升级便可。
传统渠道、经销商、市场基础,都能用上。
“升级”,以原有为基础,你的过去,包括资金和资源、市场和渠道,都是你后续高度的基底。
那么,“升级”是不是更有底气一些?
其三,玩概念派:简单炒作“瓷砖岩板化”或“岩板瓷砖化”两句“台词”。
“瓷砖岩板化”的概念应该是指,有一部分高端地墙市场岩板将替代瓷砖。
“岩板瓷砖化”的概念应该是指,岩板将有很大一部分产能要回到瓷砖渠道消化。
但任何一个代表行业整体升级的产品,总是会被大大小小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地利用。
比如,“瓷砖岩板化”、“岩板瓷砖化”就成了一些传统瓷砖企业,故意模糊瓷砖、岩板标准,趁机用岩板“新瓶”装瓷砖“旧酒”,试图赚一把新品类红利的绝好托词。
以上这“三派”,前卫派收效慢,玩概念派不长久,稳健派可以发挥企业已有优势渠道能力,故而值得深入探讨。
相关资讯